臺灣考慮在風險中使用比特幣作爲金融防御

robot
摘要生成中

隨着臺灣面臨全球通貨膨脹上升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立法者提出了一個重要問題:比特幣是否應納入國家的金融防御戰略?

臺灣的經濟嚴重依賴出口,越來越容易受到全球市場波動的影響。其貨幣新臺幣的價值經歷了顯著的波動,這種波動由於全球通貨膨脹和國際衝突而加劇。盡管臺灣擁有423公噸的黃金和大約577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但超過90%的這些資產被綁定在美國國債中。專家警告稱,在發生重大衝突或金融危機的情況下,這些傳統儲備可能會貶值或變得無法訪問,從而對其在危機時期的有效性產生懷疑。

針對這些擔憂,臺灣立法委員柯如春提出了一項大膽的解決方案:將比特幣納入國家儲備。柯認爲,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特性和2100萬個幣的固定供應使其成爲對抗通脹和全球風險的可行對沖工具。與黃金或美元等傳統資產不同,比特幣更難以控制,爲臺灣在不確定時期提供了更多的財務靈活性。柯強調,該提案並不是要取代黃金或美元,而是將比特幣作爲國家金融組合中的一個小而戰略性的補充。

Ko的提案得到了諸如前總理陳衝等有影響力人物的支持,他承認比特幣在對抗通貨膨脹方面的作用,即使它並不被廣泛用作日常貨幣。來自國立臺灣大學的劉怡如教授也指出,比特幣的有限供應使其與傳統法幣有所不同,後者在金融危機期間可能通過大規模印刷而貶值。

臺灣對比特幣作爲儲備資產的思考與全球日益增長的興趣相符。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最近通過了比特幣儲備法案,正式將比特幣納入其州財政儲備。其他地區也在探索將比特幣融入其經濟框架的潛在好處,以應對未來的金融不確定性。

隨着臺灣考慮這一創新步驟,關於比特幣在國家金融戰略中作用的辯論正日益激烈,面對不可預測的全球經濟形勢,需要權衡機會與風險。

查看原文
本頁面內容僅供參考,非招攬或要約,也不提供投資、稅務或法律諮詢。詳見聲明了解更多風險披露。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io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