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特幣結構性慢牛的起點已經形成我們正處於比特幣長週期甚至是十年跨度的慢牛週期的起點。2023年底比特幣ETF的通過是一個關鍵轉折點,使比特幣的市場屬性開始從完全的風險資產逐步向避險資產轉型。目前是比特幣成爲避險資產的早期階段,同時又處於美國進入降息週期的環境中,爲比特幣提供了良好的成長空間。比特幣在資產配置中的角色正從"投機對象"轉向"資產配置工具",激發出更長週期的需求增量。這種資產屬性的演化,恰好發生在貨幣政策由緊轉松的轉折點上。联准会的降息週期不只是抽象的宏觀背景,而是對比特幣產生實質性影響的資金價格信號。在這種機制下,比特幣呈現出新的運行特徵:每當情緒過熱後市場出現回調跡象,價格即將進入熊市邊緣時,都會有一波"流動性"入場,中斷下行趨勢。其他加密資產由於估值水分蒸發、技術尚未落地,暫時缺乏中期配置邏輯;比特幣此時成爲"唯一可以下注的確定性資產"。只要寬松預期持續,ETF仍在吸納資金,比特幣在整個降息週期內就難以形成傳統意義上的熊市,最多經歷階段性回調,或因突發宏觀事件進行局部泡沫出清。這意味着,比特幣將以"類避險資產"的身分橫穿整個降息週期,其價格錨定邏輯也將由"風險偏好驅動"逐步過渡爲"宏觀確定性支撐"。隨着時間推移、ETF成熟、機構配置權重增加,比特幣也將完成從風險資產向避險資產的初步轉型。當下一個加息週期開啓時,比特幣很可能首次真正作爲"加息下的避風港"被市場信賴。這不僅會提升其在傳統市場的配置地位,還可能在與黃金、債券等傳統避險資產的競爭中獲得部分資金虹吸效應,從而開啓一個跨越十年的結構性慢牛週期。# 關稅作爲比特幣的良性調整工具在過去幾個月的關稅進程中,川普首要考慮的政策方向是制造業回流以及改善財政,並在這個過程中打擊主要對手國。在改善政府財政狀況的目標下,川普可以犧牲物價穩定或經濟增長。美國政府的財政狀況在疫情期間加速惡化,10年期國債利率在過去幾年中的飆升使美國政府的利息支出在三年內翻了2倍多。盡管關稅收入在聯邦稅收結構中佔比不足2%,川普仍在關稅上反復做文章。關稅的目的是確定盟友態度以及換取安全保護。根據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米蘭的分析,關稅是一種"幹預市場的異常工具",在危機或對抗中特殊使用。美國關稅政策的戰略邏輯越來越接近"財政武器化",不僅在財政上"自我造血",更重要的是在全球範圍內"外部收租"。美國試圖將全球貿易系統重構爲以美國爲核心的"友岸貿易網路",迫使關鍵產業鏈向盟友國家或美國本土轉移。川普提出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高額關稅,本質是迫使全球制造商"站隊",將產能從中國轉向越南、墨西哥、印度,乃至美國本土。然而,關稅是一把雙刃劍。它可能推高進口品價格,刺激通脹壓力,對联准会的貨幣政策獨立性構成挑戰。此外還可能引發對手國的猛烈反制,以及盟友國家的抗議甚至報復。當關稅威脅到資本市場、威脅到美國政府的利息成本時,川普會非常緊張,並立即釋放關稅的利好消息挽救市場情緒。因此,川普的關稅政策破壞力有限,但每當關稅的突發性消息出現時,股市以及比特幣價格就會回調。將關稅視爲比特幣的良性調整工具是合適的觀點,在美國衰退預期下降的前提下,關稅本身能單獨制造黑天鵝的可能性非常低。# 美元地位不可避免下降與穩定幣的新使命 對於川普來說,爲了達成制造業回流的目的,適當犧牲美元在國際貨幣儲備中的地位是可以接受的。美國面臨的制造業空心化部分原因來自於美元的強勢。當美元持續強勢時,世界對美元的需求持續上升,導致持續的金融順差,最終部分導致了持續的貿易逆差,使得美國制造業出逃。爲了確保制造業回流,川普會頻繁利用關稅這把武器,但在這個過程中會加速美元地位的下降。在全球金融格局快速演變的背景下,傳統美元控制力的相對弱化已成爲無法忽視的事實。這種變化源於多個結構性因素長期疊加演化的結果。雖然美元在國際金融和貿易中的主導地位依舊穩固,但從底層金融基礎設施、資本擴張路徑、以及貨幣政策工具的有效性等角度深入審視,會發現其全球影響力正遭遇系統性挑戰。全球經濟的多極化趨勢正在重塑美元的相對必要性。隨着其他經濟體的迅速發展,尤其是在亞洲和中東地區金融自組織體系的成長,以美元爲核心的單一結算機制逐漸面臨替代性選擇的競爭。傳統美元的全球性流動性優勢和結算壟斷地位開始受到侵蝕。美國在近年的財政與貨幣操作上展現出信用透支趨勢。過去的信用擴張與美元濫發在數字時代全球市場同步性更高的情況下,其副作用被顯著放大。美國金融治理工具的慣性在傳統金融秩序尚未完全適配數字經濟和AI主導的新增長模式時顯露無遺。美元不再是唯一能提供全球性清算與價值存儲的資產載體,其角色正被多樣化的協議性資產逐漸稀釋。Crypto體系的快速演化也在倒逼主權貨幣體系作出策略性妥協。GENIUS法案的通過,某種程度上可視爲美國聯邦系統對這一新時代金融邏輯的戰略性應對與制度性讓渡。# GENIUS法案:一種"以退爲進"的戰略妥協GENIUS法案體現的並非是常規意義上的監管動作,而更像是一次戰略性"以退爲進"的主動妥協。美國對Crypto所引發的貨幣治理範式劇變已有清醒認知,並開始嘗試通過制度設計,實現對未來金融基礎設施的一種"借力打力"。美元資產在Crypto體系中的廣泛分布,使得美國無法再通過一紙監管封鎖其發展,反而需要通過制度性"包容性監管"確保美元資產不會在下一階段的鏈上貨幣競爭中邊緣化。GENIUS法案的戰略意義在於它不再以"打壓"作爲主要目的,而是通過構建一個可預期的合規框架,將美元穩定幣的發展重新納入聯邦視野。如果不主動釋放出接受Crypto金融邏輯的信號,就可能被迫接受一個非美元主導的鏈上金融體系。一旦美元在鏈上世界中失去錨定資產地位,其全球清算能力和金融工具輸出能力也將隨之衰減。GENIUS法案是一次主權貨幣在新範式下的"戰術後撤",目的是爲重新整合資源和重新錨定鏈上貨幣權力結構。美國並沒有選擇正面碰撞或強制監管,而是通過GENIUS法案做出了取舍——犧牲對加密資產邊緣部分的直接控制,換取對穩定幣美元資產的合法性賦權;讓渡部分鏈上秩序建構權,換取對核心資產錨定權的延續。# 影子貨幣的作用通過Crypto工具被放大GENIUS法案的提出表面上是對穩定幣發行秩序的調整,但其更深層次的意義在於:美元貨幣結構正在探索一種新的擴張機制,借助鏈上系統延展原有的影子貨幣邏輯。DeFi生態中Restaking模型的實踐爲這種結構性變化提供了直接的啓示。Restaking並非簡單的資產重用,而是一種通過協議層邏輯將基礎抵押物的使用效率最大化的方式,它在不改變原始信用來源的前提下,實現了鏈上資產的信用衍生與復用。類似的思路正在被法幣世界借用,用於構建"鏈上美元"的第二層放大機制。傳統金融體系中的影子銀行機制,通過表外信用擴張和非傳統中介完成貨幣乘數效應。而鏈上穩定幣體系則具備更強的模塊化與自動化特徵,使得貨幣乘數的形成路徑不僅更短,而且更透明。若穩定幣的抵押物爲美債,其本質是以國家信用作爲一級錨定源,再通過鏈上協議結構進行多輪放大。每一輪放大都可以設計爲部分抵押、循環質押或多資產交叉支持,配合足夠的鏈上流動性和場景需求,即可形成一整套新型的、由鏈上邏輯驅動的美元信用擴張系統。這種結構不僅延續了傳統影子貨幣的分層特徵,也引入了更具操作性的鏈上清算與追蹤機制。尤其在多鏈部署、跨鏈清結算框架逐步成熟之後,鏈上穩定幣的流動路徑將不再局限於中心化交易所或支付平台,而可能深入更多協議層堆棧中。在這樣的結構中,每一次再質押或資產包裝,都可能成爲新的信用層節點。GENIUS法案並未明確禁止這類操作,意味着監管本身默認了鏈上影子貨幣結構的可持續性,只是在首層發行上加以篩選與審查。鏈上環境中的貨幣乘數效應具備天然的可組合性。一旦鏈上穩定幣具備廣泛的協議流通基礎,其質押能力將不再受限於傳統金融的資產負債結構,而是通過智能合約實現更細粒度的資產流轉路徑。這也意味着:鏈上美元的信用邊界將由市場行爲和協議設計共同決定,而非完全取決於監管許可。這種變化對於法幣系統而言是一次根本性衝擊,不在於某一類穩定幣的規模是否可控,而在於美元信用是否還能以封閉循環的方式管理其最終落點。GENIUS法案的背後邏輯,很可能已接受了這種信用邊界不可逆擴展的事實。在明確表內監管框架的同時,美國並未設置對境外發行與再包裝路徑的絕對限制,相反地,通過對合規機構賦予更多靈活度,建立一種"表外表內並行、鏈上鏈下協同"的多層貨幣結構。如此一來,美國監管機構可以在不幹預具體操作路徑的前提下,繼續保有美元在鏈上系統中的信用基礎地位,並通過首層準入機制控制系統性風險。這也解釋了爲何法案中雖強調境外發行者不得進入美國市場,但並未否定其存在意義。實際上,境外發行、鏈上再包裝、協議循環放大的路徑,構成了新一代美元擴張模型的基礎雛形,其對美元影響力的貢獻並不亞於傳統離岸美元系統。從這個角度看,DeFi中的Restaking機制不僅是Crypto內部的流動性效率提升工具,也已成爲現實金融結構中可參考的信用槓杆設計藍本。# 降息週期裏持續的市場預期讓後驗指標無法觸發"熊市"在觀察比特幣價格走勢時,各類指標可按作用機制和時效性劃分爲兩大類:先驗指標與後驗指標。市場情緒可視爲連接這兩類指標的中間變量,起到觸發供需轉換、加速趨勢反轉的催化作用。先驗指標通常具備較慢的變化節奏和較高的趨勢預測能力。這些指標並不意味着價格會立刻反轉,而是在提前提示潛在的結構性機會,因此非常適合用於"左
比特幣結構性慢牛開啓 ETF助推避險資產轉型
比特幣結構性慢牛的起點已經形成
我們正處於比特幣長週期甚至是十年跨度的慢牛週期的起點。2023年底比特幣ETF的通過是一個關鍵轉折點,使比特幣的市場屬性開始從完全的風險資產逐步向避險資產轉型。目前是比特幣成爲避險資產的早期階段,同時又處於美國進入降息週期的環境中,爲比特幣提供了良好的成長空間。比特幣在資產配置中的角色正從"投機對象"轉向"資產配置工具",激發出更長週期的需求增量。
這種資產屬性的演化,恰好發生在貨幣政策由緊轉松的轉折點上。联准会的降息週期不只是抽象的宏觀背景,而是對比特幣產生實質性影響的資金價格信號。
在這種機制下,比特幣呈現出新的運行特徵:每當情緒過熱後市場出現回調跡象,價格即將進入熊市邊緣時,都會有一波"流動性"入場,中斷下行趨勢。其他加密資產由於估值水分蒸發、技術尚未落地,暫時缺乏中期配置邏輯;比特幣此時成爲"唯一可以下注的確定性資產"。只要寬松預期持續,ETF仍在吸納資金,比特幣在整個降息週期內就難以形成傳統意義上的熊市,最多經歷階段性回調,或因突發宏觀事件進行局部泡沫出清。
這意味着,比特幣將以"類避險資產"的身分橫穿整個降息週期,其價格錨定邏輯也將由"風險偏好驅動"逐步過渡爲"宏觀確定性支撐"。隨着時間推移、ETF成熟、機構配置權重增加,比特幣也將完成從風險資產向避險資產的初步轉型。當下一個加息週期開啓時,比特幣很可能首次真正作爲"加息下的避風港"被市場信賴。這不僅會提升其在傳統市場的配置地位,還可能在與黃金、債券等傳統避險資產的競爭中獲得部分資金虹吸效應,從而開啓一個跨越十年的結構性慢牛週期。
關稅作爲比特幣的良性調整工具
在過去幾個月的關稅進程中,川普首要考慮的政策方向是制造業回流以及改善財政,並在這個過程中打擊主要對手國。在改善政府財政狀況的目標下,川普可以犧牲物價穩定或經濟增長。美國政府的財政狀況在疫情期間加速惡化,10年期國債利率在過去幾年中的飆升使美國政府的利息支出在三年內翻了2倍多。盡管關稅收入在聯邦稅收結構中佔比不足2%,川普仍在關稅上反復做文章。
關稅的目的是確定盟友態度以及換取安全保護。根據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米蘭的分析,關稅是一種"幹預市場的異常工具",在危機或對抗中特殊使用。美國關稅政策的戰略邏輯越來越接近"財政武器化",不僅在財政上"自我造血",更重要的是在全球範圍內"外部收租"。美國試圖將全球貿易系統重構爲以美國爲核心的"友岸貿易網路",迫使關鍵產業鏈向盟友國家或美國本土轉移。川普提出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高額關稅,本質是迫使全球制造商"站隊",將產能從中國轉向越南、墨西哥、印度,乃至美國本土。
然而,關稅是一把雙刃劍。它可能推高進口品價格,刺激通脹壓力,對联准会的貨幣政策獨立性構成挑戰。此外還可能引發對手國的猛烈反制,以及盟友國家的抗議甚至報復。當關稅威脅到資本市場、威脅到美國政府的利息成本時,川普會非常緊張,並立即釋放關稅的利好消息挽救市場情緒。因此,川普的關稅政策破壞力有限,但每當關稅的突發性消息出現時,股市以及比特幣價格就會回調。將關稅視爲比特幣的良性調整工具是合適的觀點,在美國衰退預期下降的前提下,關稅本身能單獨制造黑天鵝的可能性非常低。
美元地位不可避免下降與穩定幣的新使命
對於川普來說,爲了達成制造業回流的目的,適當犧牲美元在國際貨幣儲備中的地位是可以接受的。美國面臨的制造業空心化部分原因來自於美元的強勢。當美元持續強勢時,世界對美元的需求持續上升,導致持續的金融順差,最終部分導致了持續的貿易逆差,使得美國制造業出逃。爲了確保制造業回流,川普會頻繁利用關稅這把武器,但在這個過程中會加速美元地位的下降。
在全球金融格局快速演變的背景下,傳統美元控制力的相對弱化已成爲無法忽視的事實。這種變化源於多個結構性因素長期疊加演化的結果。雖然美元在國際金融和貿易中的主導地位依舊穩固,但從底層金融基礎設施、資本擴張路徑、以及貨幣政策工具的有效性等角度深入審視,會發現其全球影響力正遭遇系統性挑戰。
全球經濟的多極化趨勢正在重塑美元的相對必要性。隨着其他經濟體的迅速發展,尤其是在亞洲和中東地區金融自組織體系的成長,以美元爲核心的單一結算機制逐漸面臨替代性選擇的競爭。傳統美元的全球性流動性優勢和結算壟斷地位開始受到侵蝕。
美國在近年的財政與貨幣操作上展現出信用透支趨勢。過去的信用擴張與美元濫發在數字時代全球市場同步性更高的情況下,其副作用被顯著放大。美國金融治理工具的慣性在傳統金融秩序尚未完全適配數字經濟和AI主導的新增長模式時顯露無遺。
美元不再是唯一能提供全球性清算與價值存儲的資產載體,其角色正被多樣化的協議性資產逐漸稀釋。Crypto體系的快速演化也在倒逼主權貨幣體系作出策略性妥協。GENIUS法案的通過,某種程度上可視爲美國聯邦系統對這一新時代金融邏輯的戰略性應對與制度性讓渡。
GENIUS法案:一種"以退爲進"的戰略妥協
GENIUS法案體現的並非是常規意義上的監管動作,而更像是一次戰略性"以退爲進"的主動妥協。美國對Crypto所引發的貨幣治理範式劇變已有清醒認知,並開始嘗試通過制度設計,實現對未來金融基礎設施的一種"借力打力"。美元資產在Crypto體系中的廣泛分布,使得美國無法再通過一紙監管封鎖其發展,反而需要通過制度性"包容性監管"確保美元資產不會在下一階段的鏈上貨幣競爭中邊緣化。
GENIUS法案的戰略意義在於它不再以"打壓"作爲主要目的,而是通過構建一個可預期的合規框架,將美元穩定幣的發展重新納入聯邦視野。如果不主動釋放出接受Crypto金融邏輯的信號,就可能被迫接受一個非美元主導的鏈上金融體系。一旦美元在鏈上世界中失去錨定資產地位,其全球清算能力和金融工具輸出能力也將隨之衰減。
GENIUS法案是一次主權貨幣在新範式下的"戰術後撤",目的是爲重新整合資源和重新錨定鏈上貨幣權力結構。美國並沒有選擇正面碰撞或強制監管,而是通過GENIUS法案做出了取舍——犧牲對加密資產邊緣部分的直接控制,換取對穩定幣美元資產的合法性賦權;讓渡部分鏈上秩序建構權,換取對核心資產錨定權的延續。
影子貨幣的作用通過Crypto工具被放大
GENIUS法案的提出表面上是對穩定幣發行秩序的調整,但其更深層次的意義在於:美元貨幣結構正在探索一種新的擴張機制,借助鏈上系統延展原有的影子貨幣邏輯。DeFi生態中Restaking模型的實踐爲這種結構性變化提供了直接的啓示。Restaking並非簡單的資產重用,而是一種通過協議層邏輯將基礎抵押物的使用效率最大化的方式,它在不改變原始信用來源的前提下,實現了鏈上資產的信用衍生與復用。類似的思路正在被法幣世界借用,用於構建"鏈上美元"的第二層放大機制。
傳統金融體系中的影子銀行機制,通過表外信用擴張和非傳統中介完成貨幣乘數效應。而鏈上穩定幣體系則具備更強的模塊化與自動化特徵,使得貨幣乘數的形成路徑不僅更短,而且更透明。若穩定幣的抵押物爲美債,其本質是以國家信用作爲一級錨定源,再通過鏈上協議結構進行多輪放大。每一輪放大都可以設計爲部分抵押、循環質押或多資產交叉支持,配合足夠的鏈上流動性和場景需求,即可形成一整套新型的、由鏈上邏輯驅動的美元信用擴張系統。
這種結構不僅延續了傳統影子貨幣的分層特徵,也引入了更具操作性的鏈上清算與追蹤機制。尤其在多鏈部署、跨鏈清結算框架逐步成熟之後,鏈上穩定幣的流動路徑將不再局限於中心化交易所或支付平台,而可能深入更多協議層堆棧中。在這樣的結構中,每一次再質押或資產包裝,都可能成爲新的信用層節點。GENIUS法案並未明確禁止這類操作,意味着監管本身默認了鏈上影子貨幣結構的可持續性,只是在首層發行上加以篩選與審查。
鏈上環境中的貨幣乘數效應具備天然的可組合性。一旦鏈上穩定幣具備廣泛的協議流通基礎,其質押能力將不再受限於傳統金融的資產負債結構,而是通過智能合約實現更細粒度的資產流轉路徑。這也意味着:鏈上美元的信用邊界將由市場行爲和協議設計共同決定,而非完全取決於監管許可。這種變化對於法幣系統而言是一次根本性衝擊,不在於某一類穩定幣的規模是否可控,而在於美元信用是否還能以封閉循環的方式管理其最終落點。
GENIUS法案的背後邏輯,很可能已接受了這種信用邊界不可逆擴展的事實。在明確表內監管框架的同時,美國並未設置對境外發行與再包裝路徑的絕對限制,相反地,通過對合規機構賦予更多靈活度,建立一種"表外表內並行、鏈上鏈下協同"的多層貨幣結構。如此一來,美國監管機構可以在不幹預具體操作路徑的前提下,繼續保有美元在鏈上系統中的信用基礎地位,並通過首層準入機制控制系統性風險。
這也解釋了爲何法案中雖強調境外發行者不得進入美國市場,但並未否定其存在意義。實際上,境外發行、鏈上再包裝、協議循環放大的路徑,構成了新一代美元擴張模型的基礎雛形,其對美元影響力的貢獻並不亞於傳統離岸美元系統。從這個角度看,DeFi中的Restaking機制不僅是Crypto內部的流動性效率提升工具,也已成爲現實金融結構中可參考的信用槓杆設計藍本。
降息週期裏持續的市場預期讓後驗指標無法觸發"熊市"
在觀察比特幣價格走勢時,各類指標可按作用機制和時效性劃分爲兩大類:先驗指標與後驗指標。市場情緒可視爲連接這兩類指標的中間變量,起到觸發供需轉換、加速趨勢反轉的催化作用。
先驗指標通常具備較慢的變化節奏和較高的趨勢預測能力。這些指標並不意味着價格會立刻反轉,而是在提前提示潛在的結構性機會,因此非常適合用於"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