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SpheronFDN 只是为了解决一个工程问题。
一群做基础设施的人发现,AI 模型越来越大、推理需求越来越重,但 Web3 里的开发者却始终找不到一个稳定、可用、无需许可的计算环境。
他们没有选择去讲未来的宏大叙事,而是反过来,从“现在”出发——
能不能搭出一层真正跑得起来的链上 AI 基础设施?
于是,他们开始构建 Spheron:
一个能让开发者像调用云服务一样使用去中心化算力的平台,
并用几年时间,把这件事做成了实打实的业务。
今天,Spheron 已经服务了上百个项目,铺设了超过 44,000 个节点,跑出了 800 万美元的年收入。
Spheron 的代币 $SPON ,也并非为了“先上币再找叙事”而设计。
它本质上是绑定产品收入、算力网络和用户激励的协调机制:
1/ 用户需要用 $SPON 来调用 AI 服务
2/ 节点提供商需要质押 $SPON 才能加入网络
3/ 网络治理、回购、销毁等机制,将驱动代币长期通缩
4/ 所有生态增长,最终都会反映在对 $SPON 的持续需求上
而在代币释放机制上,团队和投资者的锁仓时间都远高于行业平均,明显是为中长期发展考虑。
而接下来的两到五年,Spheron目标依旧清晰,也依旧务实——
希望把年收入,从现在的几百万美元,做到一亿以上;
希望原生的推理市场、AI 借贷协议、无服务器计算等核心模块,陆续上线;
希望有超过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