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en小灵通

在投资市场中,许多人都经历过一个共同的困境:当持有的股票下跌50%时,宁可忍痛不动,也不愿意及时止损;然而,一旦股价反弹20%,却又急于卖出,生怕错过获利的机会。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背后,实际上反映了人性的深层逻辑。
这并非单纯的愚昧,而是人类大脑中根深蒂固的心理机制在作祟。神经经济学的研究揭示,人们对损失的敏感度约为获利的三倍。换言之,损失1万元带来的痛苦感,需要赚取3万元才能在心理上得到平衡。这种'损失厌恶'的本能,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我们的交易决策。
当面临50%的跌幅时,投资者往往选择死守不卖。这是因为潜意识里,他们倾向于将'浮动亏损'视为'暂时未实现的收益',只要不卖出,就还存在着扭转局面的可能性。这种心理类似于丢失手机后,宁可花费数小时翻遍垃圾桶,也不愿接受已经失去的事实。承认损失所带来的心理痛苦,往往比损失本身更难以承受。
相反,当股价上涨20%时,许多投资者却急于套现。这是因为获利带来的快乐是即时的,但对于'利润可能回吐'的恐惧感更为强烈。卖出后,至少能确保已有的收益;而如果继续持有,万一股价回落,不仅会失去已有的收益,还可能产生'本可获利却错过了'的懊悔感。
在加密货币市场,这种心理表现得更为极端。2022年,即使LUNA币价已经暴跌90%,仍有不少投资者继续加仓,幻想着'跌得越多,反弹的可能性就越大'。然而到了2023年,比特币仅仅上涨20%,许多人就急于止盈,结果
这并非单纯的愚昧,而是人类大脑中根深蒂固的心理机制在作祟。神经经济学的研究揭示,人们对损失的敏感度约为获利的三倍。换言之,损失1万元带来的痛苦感,需要赚取3万元才能在心理上得到平衡。这种'损失厌恶'的本能,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我们的交易决策。
当面临50%的跌幅时,投资者往往选择死守不卖。这是因为潜意识里,他们倾向于将'浮动亏损'视为'暂时未实现的收益',只要不卖出,就还存在着扭转局面的可能性。这种心理类似于丢失手机后,宁可花费数小时翻遍垃圾桶,也不愿接受已经失去的事实。承认损失所带来的心理痛苦,往往比损失本身更难以承受。
相反,当股价上涨20%时,许多投资者却急于套现。这是因为获利带来的快乐是即时的,但对于'利润可能回吐'的恐惧感更为强烈。卖出后,至少能确保已有的收益;而如果继续持有,万一股价回落,不仅会失去已有的收益,还可能产生'本可获利却错过了'的懊悔感。
在加密货币市场,这种心理表现得更为极端。2022年,即使LUNA币价已经暴跌90%,仍有不少投资者继续加仓,幻想着'跌得越多,反弹的可能性就越大'。然而到了2023年,比特币仅仅上涨20%,许多人就急于止盈,结果